连铸保护渣是钢铁连铸工艺中的关键辅料,其主要功能包括防止钢水二次氧化、吸附钢液中夹杂物、润滑铸坯与结晶器以及调节传热等。其性能直接影响铸坯表面质量、连铸机效率及结晶器寿命。随着钢铁行业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,连铸保护渣的检测成为优化工艺参数、降低缺陷率的核心环节。通过系统检测保护渣的理化指标,可精准匹配不同钢种和连铸工艺需求,避免因保护渣性能异常导致的漏钢、裂纹等生产事故。
连铸保护渣检测涵盖物理性能、化学组成和热力学特性三大类指标:
1. 化学成分分析:检测SiO₂、CaO、Al₂O₃、Na₂O、F⁻等主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
2. 物理性能测试:熔点、粘度、熔化速度、结晶温度、表面张力等
3. 热力学特性:导热系数、热膨胀系数、相变行为
4. 应用性能评价:渣膜厚度、润滑效果、夹杂物吸附能力模拟测试
检测实验室需配备专业设备以满足精确分析需求:
- 高温综合测试仪:测定熔点、熔化速度及粘度曲线(如RTW熔体物性分析仪)
- X射线荧光光谱仪(XRF):快速定量化学成分
- 热重-差示扫描量热仪(TG-DSC):分析热分解特性与相变温度
- 旋转粘度计:测量高温熔渣粘度(1500℃工况)
- 激光导热仪:测定固态渣导热系数
- 扫描电镜(SEM-EDS):观察渣膜微观结构及元素分布
检测需遵循行业标准方法确保结果可比性:
1. GB/T 3045-2017: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
2. YB/T 190-2015:粘度测试的旋转柱体法
3. ISO 11357-3: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熔点及结晶温度
4. ASTM C828:表面张力测试的座滴法
5. 动态渣膜模拟试验:通过结晶器模拟装置评价润滑特性
保护渣性能需满足以下标准要求:
- 成分偏差:主成分含量波动≤±1.5%(YB/T 4323-2020)
- 熔融特性:熔点范围1100-1300℃,粘度0.1-0.3Pa·s(1500℃)
- 热稳定性:30分钟热震试验无结构分层
- 粒度分布:-200目占比≥90%(GB/T 6003.1筛分法)
检测结果需结合Q/SY 17002等企业标准进行综合评价,必要时开展工业试验验证。